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燕娥表示,目前国家层面,环保部也在着手制定配套技术标准,研究制定行业环境风险评估准则或风险等级划分技术规范以及污染损害赔偿标准。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大范围、全方位、多层次的,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与环境,乃至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呼吁大众减少碳排放量的消息反而会引起他们对全球变暖的怀疑,从而做出反面的举动。
第二条是从积极正面的解决方法中呼吁大家关注气候变化。科学家们因此呼吁,媒体应该将关于天气变化严重性的信息准确传达给大众。研究小组表示,一些关于气候变化的消息,例如强调气候变化对孩子们的影响、好人也无法躲避气候变化带来的坏处等信息都会令大众产生一种所谓的防御反映。实验结果表明,接受到第二条信息的小组更加重视全球变暖问题,同时也从个人做起去减少他们每日的碳排放量。气候变化将使一些小岛国和沿海地区被淹没,到2050年可能会在全球造成2亿至10亿的气候难民。
热浪、干旱、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等会越来越频繁。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日调查发现,气候变化的问题至今已经越来越严重,如果人类不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气候变化将给地球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强世功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1997年达成的可操作的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使得环境问题转化为气候问题,进而在技术上转化为二氧化碳的排放,法律上产生了各国围绕碳权展开的全球政治博弈,由此形成全新的碳政治。
他认为,此前各种气候谈判或各种气候机制的设置,基本上都由欧盟主导的。从美国的角度看,美国希望借此占据未来新能源的主导权,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目标吻合。坎昆气候大会开幕以来现场秩序一切都良好,记者并没有目睹NGO组织的抗议活动。气候议题已经成为中美继军事、意识形态、经贸、汇率之后的另一个摩擦与磋商的重要领域。
仔细想想,这次大会NGO组织的静悄悄还是有原因的。1日,坎昆气候大会谈判进入第3天,这才是各国在气候议题上争夺的开始。
记者观察到,与上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浓烈的火药味不同,这次坎昆气候大会温和了很多,似乎让许多此前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报道的媒体有些无所适从——缺乏场外抗议声等火药味的气候变化谈判,似乎变得平淡乏味。强世功指出,哥本哈根之前,大家关注全球变暖或者气候变化,都还是在环保话题的范畴之中。转型之一:从环保话题到产业升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强世功接受本报采访时从碳政治的视角对坎昆气候大会进行了解读他说,欧盟只会向负债率不高的国家提供贷款,以确保借款国还得起钱,不会给已经债务缠身的受援国添麻烦。
而且欧盟方案更关心温室气体减排,而不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受到环境保护人士批评。国际乐施会气候政策顾问特蕾西·卡蒂指出,去年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上,与会领导人同意把一般援助资金用于气候防御,填补适应气候变化的鸿沟最为紧迫。伦格—梅茨格称,贷款和无偿援助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总体效率,在投资本身能够产生回报的情况下,使用无偿贷款将是浪费金钱。另外,一些短期贷款回收后,还可以用于其它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
欧盟代表11月30日在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说,欧盟已筹集所承诺72亿欧元中的22亿欧元,作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快速启动资金。不过,这笔资金中一半是贷款,并非无偿援助。
根据欧盟援助方案,这部分快速启动资金中将近50%将用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减排,30%将用于帮助较为贫穷的国家应对全球变暖。这名欧盟委员会气候变化专员承认,一部分贷款回收后,将回流至眼下银根紧缩的欧盟财政资金。
欧盟首席谈判代表阿图尔·伦格—梅茨格解释说,这些贷款可用于许多清洁能源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启动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国际乐施会批评欧盟援助方案搞错当务之急。绿色和平组织代表托弗·吕丁批评这种援助方式说,不发达国家并没有引发全球变暖,它们是气候变化受害者,发达工业国家向它们提供贷款是错误的援助方式国际乐施会批评欧盟援助方案搞错当务之急。另外,一些短期贷款回收后,还可以用于其它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国际乐施会气候政策顾问特蕾西·卡蒂指出,去年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上,与会领导人同意把一般援助资金用于气候防御,填补适应气候变化的鸿沟最为紧迫。
根据欧盟援助方案,这部分快速启动资金中将近50%将用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减排,30%将用于帮助较为贫穷的国家应对全球变暖。不过,这笔资金中一半是贷款,并非无偿援助。
绿色和平组织代表托弗·吕丁批评这种援助方式说,不发达国家并没有引发全球变暖,它们是气候变化受害者,发达工业国家向它们提供贷款是错误的援助方式。欧盟代表11月30日在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说,欧盟已筹集所承诺72亿欧元中的22亿欧元,作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快速启动资金。
欧盟首席谈判代表阿图尔·伦格—梅茨格解释说,这些贷款可用于许多清洁能源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启动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他说,欧盟只会向负债率不高的国家提供贷款,以确保借款国还得起钱,不会给已经债务缠身的受援国添麻烦。
这名欧盟委员会气候变化专员承认,一部分贷款回收后,将回流至眼下银根紧缩的欧盟财政资金。伦格—梅茨格称,贷款和无偿援助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总体效率,在投资本身能够产生回报的情况下,使用无偿贷款将是浪费金钱。而且欧盟方案更关心温室气体减排,而不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受到环境保护人士批评2. 中国政府在天津会议期间,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联合举办了许多议题边会,介绍中国的能源政策以及相关背景。
此外,青年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大会都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此次与NGO交流后,气候司对外处更是与青年团建立了长期的联络机制。
3. 在此次坎昆会议期间,世界资源研究所、乐施会、搜狐绿色、中外对话等组织已经举办了多场中外媒体研讨会,帮助媒体对议题和谈判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个角度,中国代表团有很多是各个研究机构的教授,再加上语言上的天然障碍,应对媒体的长枪短炮自然力不从心。
而发改委等部门也非常支持中国青年团的工作。虽然大部分中国NGO非常希望可以国际舆论用一种更务实地角度看待中国的环境政策,但无奈力量比较弱小,与中国的国家实力极不相称。
3. 哥本哈根会议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媒体的处女秀。COP16中国青年团的使命之一,就是增进国内外交流,促进民间气候外交。2010年7月,新华社CNC电视台英文频道开播。但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政府也在用更成熟的方式,来建立想对应的国际形象。
G77集团和中国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抗议。相比之下,中国主要就是通过新闻发布会,并且内容上显得比较生硬,一些过激的言论也与我们的外交形象不一致。
4. 美欧的非政府组织历史,从七十年代开始就积累了大量的政治、经济、传媒资源,公众基础比较好。但中国的公民社会起步很晚,发育又收到诸多限制,现在处于先天不足,后天残疾的状态。
比如,在天津会议上,美国代表团就会和NGO开闭门吹风会,旁敲侧击影响舆论。在会议间隙,经常来中国NGO的联合展台与大家交流。
就像這樣,人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心情和情緒,都有其理由和原因。 [阅读]
例如美國看中台灣便宜的人力資源與素質(當然還包括政治考慮),在台灣發展鋼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性工業。 [阅读]
重心放在「人與機器(科技)的關係」上。 [阅读]
合理的預判,短期內疫情所造成的影響會讓不少欲購屋的人暫時卻步,但反之願意上門找房子的成交率會大增。 [阅读]
當曇花一現的寬鬆政策實施時,他把握時機講出西藏的關鍵性歷史。 [阅读]
這位號稱「對歷史有足夠的瞭解」的黨校教授,實際上對共產黨的本質缺乏基本的常識判斷。 [阅读]
懷疑自己身體有病,卻不肯去做健康檢查。 [阅读]
那個小片段,更也感動了只是短暫出現的洪京民,因為正如他所說「很久沒有體驗有人因聽到他唱歌而感動得流淚了」,那份對歌手而言久違了的感動,想不到竟然能在這條以人情貫穿的小鄉村內尋獲。 [阅读]